在许多患者心中,总认为鼻炎只会给生活带来一些困扰而已,譬如鼻塞、流鼻涕、感冒频繁侵袭。于是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放任其不管。其实,慢性鼻炎久拖不治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健康,慢性鼻炎患者患鼻咽癌的几率更高。过敏性鼻炎患者往往被鼻塞、头晕、头痛等症状长久的困扰,直接影响到工作与生活。尤其是慢性鼻炎有长期鼻塞症状,反复不愈,有些患者就会经常使用滴鼻剂或喷雾剂以缓解鼻炎症状,但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反而会引发药物性鼻炎,影响健康。
常用的滴鼻剂从功用上来说主要有三种:
一是血管收缩剂,最常用是麻黄素类的滴鼻液,这类药主要起收缩黏膜血管的作用,能在短期内消除鼻黏膜充血肿胀、解除鼻塞。
二是激素类的滴鼻剂,常用的如内舒拿喷雾剂,该类药有明显的抗炎、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,可促使病变的鼻黏膜恢复至正常。
三是鼻黏膜润滑剂,常用的有复方薄荷油,石蜡油等,能促进黏膜润滑,保持鼻腔的湿润,对于干燥性鼻炎有一定治疗作用。
血管收缩类滴鼻剂不宜长期使用,长期使用滴鼻净(萘甲唑啉)可致鼻腔粘膜血管一直处于收缩状态,导致收缩舒张功能失调,引起局部粘膜组织增生,导致药物性鼻炎,时间长了还会产生依赖性。如果多次用滴鼻剂不起作用,应及时找医生检查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。
激素类的滴鼻剂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长期使用,有明显的抗炎、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,可促使病变的鼻黏膜恢复至正常,以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滴鼻剂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。用药前应把鼻腔内的鼻涕或脏物洗除。滴鼻时可采取仰头位或侧头位两种姿势。仰头位是指患者仰卧,肩下垫枕头垂直后仰或将头垂直后仰悬于床沿,鼻孔向上,将药液向鼻孔内滴入,一次滴2~3滴。侧头位是指头部偏向一侧,肩下垫枕,将药液滴入下方鼻孔2~3滴。按规定剂量将药液缓慢滴入鼻孔内,使药液散布于鼻腔。滴药后头应保持后倾姿势10~15秒,同时轻轻用鼻吸气2~3次。
滴鼻剂如是混悬液,用前应摇匀后再滴用。滴鼻后,如药液流入口腔内,可将其吐出。滴鼻时滴管头应悬空,不能触及鼻部,以免污染药液;使用滴鼻剂效果差时,应及时找原因,请专科医生诊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