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女士,刚过40岁,身材匀称,血压正常,血糖血脂从未做过,家族无高血压卒中病史,按照卒中初步评估,赵女士只能是属于低危人群,但她强烈要求体检,她说:头疼头昏失眠两年多了,近来食欲很差,常反胃。见赵女士面容蜡黄,精神恍惚,筛查队员将她列入高危体检对象。检查的结果令我们很吃惊:甘油三酯、胆固醇、低密度脂蛋白超过正常好几倍,颈部B超示:椎A细小,双侧颈动脉增厚并小斑块形成。电话告诉赵女士体检的结果,并请她前来咨询专家,我们详细地了解到,赵女士很好强,因为近两年来生意亏损,心情很糟,饮食无味,为了打起精神,在人前显风光,在朋友的推荐下,一直服用某种高蛋白粉,一日2-3餐,都吃几勺蛋白粉,不吃米饭和蔬菜,近来感觉异常难受,才想到要做个身体检查。在医院赵女士完善了相关的检查,她颈椎病很严重,肝功能有异常。专家建议:护肝降脂治疗,停用了蛋白粉,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;同时调理好心情,不要逞强好胜,把经营不好的生意放下。专家的话让赵女士豁然开朗,切身感受到健康身心的重要性,她听从了医生的劝告,决心放下了心理的包袱,改变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,按时服药,精心地调理。后来,她会不时地打电话和我们聊天,谈一日三餐,谈家里长短,谈社交旅行。
在筛查点,我们为路过的张先生量血压,张先生右手臂的血压140/90mmhg,左侧的血压90/60mmhg,两侧相差50mmhg,而且左侧手臂的皮肤冰凉,比右上肢皮温明显降低,左侧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,左耳耳鸣,反复头昏,有吸烟史,筛查员建议他立即去医院做颈部B超和头部MRI检查,结果诊断:右侧颈动脉动脉重度狭窄(颈内70-90%,颈外50%),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,多发腔隙性脑梗塞。张先生很快地入住我院神经内科,予以抗血小板聚集、降血压、降血脂、扩血管、改善微循环的处理,建议他考虑介入治疗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。这种典型的严重颈动脉狭窄,1年内脑卒中的危险达2%~5%,伴有脑卒中发作的颈动脉狭窄者,1年内卒中复发率达59%,约35%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。
入户筛查时,高三数学老师刘老师正在紧张地备课,他非常反感筛查员量血压,问病史,拗不过我们的善意劝说,极不情愿地伸出手臂测血压,一量血压,尽然高达200/140 mmhg,他却不以为然说,学校一年一度的体检从来都不做,他相信自己的身体是很棒的,有点头疼头昏也是工作压力太大,见刘老师如此不相信科学,我们转而向他的妻子宣传高血压的危害,建议他马上去看医生,服用降压药,避免脑卒中的发生,却被刘太太客气地请出了家门。后来,筛查员还打了几次电话给刘老师,都以工作太忙而婉拒了。一周之后,我们在医院神经外科意外地碰到了刘太太,原来刘老师在讲台上倒下了,送到我院急诊科时,血压高达280/200 mmhg,大脑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,破入脑室,幸亏及时行脑室引流手术,才得以转危为安,刘太太后悔不迭,要是当初能听筛查员的话多好!
这沉重的一幕就发生在我们的筛查期间,让我们见识了活生生的教训,发生在城市中心的高级知识分子尚且如此缺乏对脑卒中筛查的认识,缺医少药的偏远的山村,该面临多少潜在的风险?在社区,我们同时也看到了肿瘤的免费筛查、慢性病的普查发药、女性双癌体检等等惠民项目在进行,政府关注民生的举措和投入更多了,我们希望能整合各种资源,全社会共同努力,将健康理念普及到每个角落每一个人心里,在所有的社区和乡村建立健全健康档案,进行长期有效的健康管理。
(脑卒中筛查办 刘秋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