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常的一个急诊晚班,笔者同时接诊了两个突然不能开口说话的病人,在内外科医生完成一系列身体的检查后,排除了身体的问题,经过的详细询问,竟然诊断为两种不同的精神疾病。
首先来的是一个40岁的中年阿姨,患者来之前与人发生了争吵,被别人用扫帚打中了头部,之后又被带去派出所问话,家属接到时发现患者不讲话,眼神呆滞,送到了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(湖南省脑科医院)急诊。由外科医生首先接诊了,常规检查发现并没有明显的外伤破损,也没有见到击打部位的皮下血肿,进行了头部CT检查后并未发现明显的颅内出血等异常征象,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检查也没有发现明显的神经损伤的身体征象,随即又请了精神科医生会诊。
笔者到场后发现患者以不自然的姿势躺在床上,眼睛睁开,但表现无神,直视一个方向,嘴巴微微张开,没有流口水等表现。询问问题的时候则不会回答,也不会看向医生,对一些痛觉的刺激反应也比平常人小,移动四肢也没有什么阻力,自己也不会回到原位。
同时来的还有一个15岁的小男孩,来的时候也是不能说话。男孩已经不是第一次进急诊科,近半年的时间已经反反复复发作过4-5次,每次都是突然就不能说话了,几个小时以后就会慢慢恢复。患者已经在其他医院做过很多检查,头部磁共振、脑电图都没有发现问题。再次请精神科医师会诊。笔者发现患者除了不能发声讲话,其他方面都正常,能够通过写字跟医生顺利交流,期间情绪表现也基本正常。通过详细的交流,发现患者每次发病总是在父母争吵之时。
通过详细的鉴别,笔者给两个病人下了不同的诊断,第一个妇女患有“急性应激障碍”,第二个小男孩则是“分离转换障碍”(就是我们常说的癔症)。
这两种病一般都发生在严重的精神刺激以后,第一个一般是比较重大的刺激,患者在经受这个刺激后脑袋就像“宕机”了一样,无法从打击中恢复过来,表现茫然、麻木,注意力狭窄,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,如前所说的一样甚至进入一个“木僵状态”,但也有人会变的冲动,行为紊乱。
第二个则是受了“看起来不那么严重”的刺激,但是患者不知道怎么处置,只能通过癔症的表现从那种刺激的压力中脱离出来,表现可以多种多样,甚至看起来很“戏剧化”,笔者还曾接诊过一遇到考试眼睛就看不见的学生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不管是以上哪种诊断,之前均需要排除如脑出血、癫痫等等躯体疾病的可能性。
同时我们又要清楚的认识到,这两种情况,患者本人都不存在主观上的“故意为之”的情况,要和所谓的“装病”区别开来。治疗上,避免因怀疑患者装病的“歧视”。第一个只要给予一般的营养支持,对于激动的给予短暂的镇静,患者一般会在2-3天内或不超过1周的时间自行恢复正常;第二个则需要系统而长期心理治疗来恢复,甚至需要将患者的父母也一起纳入到治疗中来。
(睡眠障碍与神经症科 胡力)